top of page
【觀點】由蘇迪勒風災 檢討全台灣種樹方式
  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2015/08/19 
文.圖/ 水資源專案
 
 
2015/08/19晚上剛剛有位伙伴說
「這次颱風,樹木為台灣受罪了」!

也確實的,數十年來,全台灣已經有過這麼多的植樹工程,但為何我們無以見到健健康康的樹木群矗立在街道上呢?無論是道路工程綠美化的行道樹,公園綠地栽種遮蔭的樹木群,社區及校園景觀綠化樹種,怎麼一場颱風全台灣就傾倒了近十萬棵樹木?

其實行政單位真的不適合現在跳出來,宣稱要將「樹醫生」認證工作交給民間利益公司BOT,這樣的林業試驗所作為必然為人所詬病,然後光天化日下還宣稱台灣少了5000位樹醫生;難道這樣明顯要指定給特定對象,而刻意要迴避以國家考試方式進行樹醫生認證,行政機關能夠自圓其說嗎?這恐怕檢調機關得介入偵辦其中是否有人謀不臧了。
我們是應該總檢討全台灣關於「種樹」這一件大事,此次蘇迪勒颱風橫掃台灣,卻越是城市栽種的樹木傾倒越加嚴重,全台灣在人數聚集的城鄉中,恐怕傾倒了近十萬棵樹木。我們是否應該趁此時此刻,來進行自行政院公共安全委員會制定的植樹工程規範,到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的植樹標準一一進行整合及整併,邀請學術界及景觀工程界的專業者,進行必要的對話及研討我們現有植樹工程的缺失,再加以檢討植樹規範的漏洞,與探究違反樹木生理生長基本需求的問題規則,檢討後再藉此重新制定國家標準。

例如:
「工程規劃」
要直接評估種植樹種未來至少100年的成長需求空間。
 
「優良樹穴」
足夠提供種植樹種的基本生存需求空間。
 
「樹穴棲地」
土壤質地有機質、排水、透氣是否適中。
 
「優良樹苗」
是否挑選了適當完整及健康樹木苗木。
 
「對的樹種」
依據植樹環境空間、風場、日照量、周邊鄰近空間、景觀需求之搭配等不同主題,選擇最佳的適地適種。例如大空間棲地,可選擇較大型喬木(30M高度),較窄小空間環境就應挑選小喬木(5~7M高度);遇上特定季節有強風環境,就要挑選抗風強勁樹種;濱海區域便需要抗鹽分樹種,工業區空污區域需要淨化空污力強樹種。以上數年前,工業局皆有委託計畫成果,並有出版工具書籍可參考應用。

「種植技術」
是否栽種時有去除根部的假植袋及固定根系塑膠繩索。
 
「植栽固定」
是否符合樹高1/3抗風最佳物理性高度(藉由抗風運動形成樹根自然抓地力學),及每至少三個月一次解除固定綁繩,然後再加以重新固定。

「有必要的巡查與正確修剪」
樹木栽種後的嚴謹管理,是定期進行巡查與檢查,可參照台南市農業局培訓優良護樹志工隊,以認養定期巡查及回報系統,再左輔於正確必要的樹木管理及修剪,並統一回報後整併再加以派工進行修剪。

而修剪,則有必須依據標準修剪規範,如病枯死枝、下垂枝、平行枝……等標準,可參考台北市現有規範。
 
 
bottom of page